科技創新重塑產業生態,青島從“制造高地”邁向“智造策源地”
時間:2025-03-27 11:41 瀏覽:380
在新時代的浪潮中,青島這座制造名城正以實干為要、創新為魂,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青島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明確了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等10個重點產業方向,同時超前發展一批未來產業,加快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聚焦“10+1”產業方向發力,加快打造北方先進制造業基地,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
這幅產業創新圖景直接決定著青島在全國乃至全球產業格局中的競爭力。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術(青島)有限公司獲評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示范基地,為青島市唯一;華夏(青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脫細胞羊膜材料產品在再生醫學領域實現國內首創;澤普(青島)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步態訓練與評估系統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高端康復機器人產品空白……青島將“創新”嵌入高質量發展各個環節,聚焦主責主業、精耕細分賽道、深化產學研協作、強化梯度培育,助力科技型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涌現出一大批突破技術壁壘、填補行業空白的優質企業,實現多個“唯一”“首創”“首套”。
青島將“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上升為城市戰略,其內核是以科技創新重塑產業價值。
先導產業強牽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雙輪驅動,嶗山區打造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兩大千億級園區,集聚極視角、創新奇智等500余家人工智能企業,算力規模突破1900P,為“海洋大模型”等特色應用提供底座支撐。
新興產業擴增量,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青島汽車產業鏈規模超1800億元,正依托信息化平臺實現全鏈條數字化;低空經濟領域,萊西、即墨布局飛行器制造,城陽建設試飛試驗場,西海岸依托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突破航空發動機技術,形成“制造-測試-應用”閉環。
未來產業筑高地,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突破硫化物全固態電池技術,建成20Ah車載電池中試線;城陽區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項目瞄準光伏技術革命,青島正從“跟跑者”向“領跑者”蛻變。 這一體系打破傳統產業邊界,通過“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場景應用”的全鏈創新,推動青島從“制造高地”邁向“智造策源地”。
青島以“數實融合”為突破口,重塑制造業微笑曲線。
在青島酷特智能的柔性生產車間,消費者掃碼下單7天就能收到個性化定制西裝。這家從服裝代工轉型的企業,用C2M模式重構生產流程,生產效率提升30%,庫存周轉縮短至7天。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在青島形成"雁陣效應":一汽解放青島基地建成商用車行業首個5G+AI全連接工廠,焊接自動化率提升至95%;雙星輪胎"工業4.0"工廠實現"黑燈生產",良品率提升至99.8%。
青島的產業數字化不僅發生在工廠車間。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自主研發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單機效率提升30%,碳排放減少20%。這種"智變"帶來的不僅是效率革命,更催生新業態:賽輪集團推出的"橡鏈云"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全球3000多家上下游企業,形成橡膠輪胎產業數字生態圈。
數字化轉型不僅提升效率,更通過數據要素流通重構產業價值分配,使青島制造向“青島智造”“青島服務”延伸。
上合示范區國際創新孵化中心內,俄羅斯科研團隊正在調試深海機器人,印度創客開發著智慧農業系統。這個國家級開放平臺已集聚600多個國際合作項目,技術交易額突破20億元。青島以全球視野配置創新資源,中德生態園引進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等46家科研機構,建成亞洲最大被動房社區,將綠色建筑技術輸出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青島正以“雙循環”節點城市定位,打造開放型產業生態。
青島只要能在“四鏈融合”上持續突破,有望從“中國制造業名城”躍升為“全球產業創新標桿”。
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正以創新為帆,駛向更深遠的產業未來。